Archive

Archive for July, 2011

人在做, 樹在看

July 14, 2011 Leave a comment
七月一日, 已經成為香港人上街表達訴求的一個重要日子。
不論太陽有多大, 也不及人民心中的火熾熱。多大的太陽都抵擋不了人民的力量, 一步步的由維園走到政府山。這天走到終點站政府山時, 竟看到一個令我哭笑不得的畫面。

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.

政府總部外的那棵百年紫檀樹, 竟被數十個上了鎖的鐵馬包圍著。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 內裡有約十名護衛員背靠大樹, 手拖手的築起人鏈, 把樹幹圍起來。
看到此情此景, 心中不禁暗地裡「誇讚」了我們的政府一下, 竟可想出一個這麼妙的方案去「保護大樹」。為難了那些護樹的護衛員, 還要在大熱天時下站立數小時, 雙手更不能放開休息一下。即使是年青一輩在大熱天時下站立十多分鐘也疲累不堪, 更何況是年紀不輕的中年人。鐵馬包圍著的, 真不知是大樹, 還是那些護衛員。他們尤如動物園被鎖在鐵絲網裡的動物般, 被困在每一個示威遊行人士都會到達的終點站, 等待人們前來「參觀」及「拍照留念」。眼見他們大汗疊細汗的護樹, 付出了勞力之餘, 更付出了人性尊嚴。 他們名副其實是在賺取 血 汗 錢 。
最不知所謂的是, 這卻正正發生在政府總部的大門外面, 而我們的政府卻正正是他們的「僱主」。
我們的政府偏偏視而不見, 或者, 他也不覺得是什麼的一回事。那究竟, 真正導致社會不安穩的, 是為不平發聲的示威者? 還是我們冷酷無情的一個政府?
Categories: 星期三 – i-day

Nothing lose and nothing gained

July 10, 2011 Leave a comment

Suede八月來港開演唱會,我仍思考看不看,同時找回他的舊歌翻聽。門票只有$780及$580兩種,還只有站位而已。當然大部分的外國歌手或樂隊演唱會都是如此,早已見怪不怪。

為什麼外國的演唱會哪麼昂貴呢?或者應該換個角度看,何以香港的演唱會門票這麼便宜?這是因為人家每次只開一場演唱,一場非要收取這價錢以維持成本利潤。香港的歌手則每次動輒舉辦至少五六場演唱,所以門票便有下調空間。

若果比較香港與外國的演唱會,亦發覺其中一點很不同。這便是香港演唱中有很多場景設計、dance show、基至encore部分的計算,相反外國只一隊band或一件衫便貫通整個演唱會。所以香港的show可謂抵看,才二百元,便可坐上兩至三小時,聽歌看舞蹈煙花附加眼淚之類。這也許是香港的核心消費模式,我們不求歌手唱得好,只求大件夾抵食,買下兩小時的通俗娛樂。

但我沒有看不起香港歌手,相反,我覺得他們都比外國的都要辛苦,非要馬拉松式開至少三場不可。亦因為觀眾需要歌手跳得唱得,他們花在排舞的時間可能比練歌更多。現在歌手已不能單靠賣唱片賺錢,他們很多是歌影視三棲動物,拍廣告、電影、爭取在傳媒上曝光又不可被抹黑,全天候戴著假面依附在旁,這是只在華人樂壇看到的畸形生態。

訴說歌手的種種,見微知著,香港這種生存環境,所有的工作者大概如此。你當個秘書,除了要懂兩文三語,寫信、編排老闆行程、draft agenda,還要熟悉電腦,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樣樣皆能,editing、printing、做courier,替老闆買咖啡甚至買禮物送給不知名的人,最好從管理到打雜也一個人可以應付自如。我們被灌輸需要不斷裝備自己,這所謂的資源增值其實是過度耗盡每個人。兩個人做到三個人的工作量,其實是剝奪了第三個人的生計,最終肥了最上的一層。

為什麼人家歌手輕輕鬆鬆開一兩演唱便穩賺,而香港歌手非要花多倍勞力以換取一樣的報酬?關鍵在於不同的消費模式。香港市場奉行薄利多銷,香港人習慣低廉的消費,而低價格導致老闆要求更多勞力支持開銷,於是銷售店越來越遲關門,工作者的工時越來越長;低價格同時吸引人過度消費,於是人們習慣天天出外晚飯、越來越多人每年換一部手提電話。人們一手領著人工另一手便又投進消費當中,這便是香港的生活模式。

這是你喜歡的生活嗎?你有沒有感到疲倦?有沒有感到空虛?
有人批評Suede的歌詞斷斷續續,意義不明。他們有首歌,〈everything will flow〉,我也不太明白當中的意思,不過有句倒是喜歡。「nothing lose and nothing gained,life is just a lullaby。」當月尾數算著人工與支出時,大概也是每個人的心聲吧。

晚上的街頭散步 (二)

July 1, 2011 Leave a comment

#11 message board

這個城市沒有那塊可以給你寫下XYZ的求助留言板,這裡的人都為了生活吶喊著
#12 錯愕

#13 戒備

#14

那灰色的一塊是為曾經的住客劃下的記號,還是逼遷的痕跡?

#15 等

#16 吃

#17